来源:爱游戏唯一官方平台 发布时间:2025-08-07 23:33:13 人气:1
美国财长贝森特5月12日在瑞士日内瓦宣布,和我国方面在关税上达成了重大协议。
在此之前,所有专家学者都预测,这一次双方在瑞士的会谈,更多是沟通,而非达成实质性协议。但当真正的实质性协议到来之时,于双方而言,这都是一项重大的利好。
按照美财长贝森特的说法,经过积极的讨论之后,双方同意暂停“对等关税”90天,这玩意着双方将把关税税率降低115%,白宫也公布了联合声明的内容。
我国商务部也确认了相关信息,其官网称,美国将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命令中规定的对我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,其中,24%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,同时保留按该行政命令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的剩余10%关税;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命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命令对这些商品加征的关税。
我国商务部称,我国将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中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,其中,24%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,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的剩余10%关税,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对这些商品加征的关税;采取必要措施,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。
公告看上去很复杂,但翻译之后的简单信息为:中美各自降低115%关税90天。
从我国商务部公告来看,双方将建立机制,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。协商可在中、美,或双方商定的第三国进行,根据自身的需求,双方也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。
就在消息公布时,我国A股已经收市,但当日上证指数也上涨了0.82%,深成指上涨1.72%;港股涨幅相对较大,上涨了2.75%之多。
美财长贝森特形容会谈“有成效具有建设性”,而我方则形容会谈“深入”及“坦诚”。
在瑞士日内瓦为期两天的会谈结束后,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表示:“我们与中方合作伙伴达成的协议,有助减少美国1.2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。”
美国财长贝森特也表示,美中双方在缓解贸易战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,这次会谈对两国意义重大,也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。
在首日会谈之后,特朗普也赞扬两国关系出现“全面重启”。特朗普还补充道:“我们大家都希望中方对美国企业开放市场,这对中美双方都有好处。已取得重大进展。”
在这此前,双方贸易持续升温,美方对我国进口商品征收145%的关税,我国也对美国商品报复性征收125%的关税。
就在会谈前一天,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表示,美方不会单方面下调关税,暗示我国也需要做出一些让步。
这次会谈的成果显著:美国对我国进口商品关税从145%降至30%,我国对美进口商品关税也从125%调至10%,税率调整幅度达115%,有效期90天。
具体的联合声明目前还没有放出,但就结果而言,已经超出许多人的意料,唯一的问题就在于,为什么在此刻展开对话?
协议的达成本质上是双方博弈动力转换的产物。美国通胀率在2025年第一季度攀升至8.2%,制造业库存销售比创下1.48的历史上最新的记录,沃尔玛等零售巨头更是警告“关税成本转嫁已逼近消费者承受极限”。
对我国而言,在关税的压力之下,与其寻找第二个“美国市场”,倒不如和美国达成协议,但前提是美方不能居高临下,在这样的趋势之下,双方都有意为贸易局势降温。
其中最大的特点仍然是90天的暂停期。90天的执行期实为施压工具:若期满未续签,美国关税将自动恢复到145%,我国也会回升至125%。这迫使双方必须在三个月内就核心议题(如技术管制、市场准入)展开实质性磋商。
协议签署后,全球长期资金市场反应剧烈:道琼斯指数期货当日上涨2.3%,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回升至6.85区间,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4.2%。
据荷兰国际集团测算,此次降税可使中美双边贸易额在90天内增加680亿美元,其中我国对美出口将恢复至2024年中等水准的82%,美国能源产品对华出口有望增长40%。
长三角、珠三角部分外贸企业已接到暂停的订单重启通知,美国中西部农业州也开始加大大豆装船量。
摩根士丹利则直接预测,美国CPI将在未来三个月下降0.8个百分点,其中约0.5个百分点直接归因于关税削减。
当然,从现实角度来看,尽管协议带来短期利好,但中美经贸关系的根本性问题仍未解决。
美国的狼子野心仍然昭然若揭。美国商务部在协议签署次日即宣布将12家我国AI企业列入实体清单,这与关税协议形成鲜明反差。
除此之外,联合声明中关于“协商机制”的表述充满模糊性:双方仅同意“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展多层次磋商”,但未就争端解决程序、执行监督等实质内容达成共识。
这种务虚安排与美国此前主张的“可核查、可执行”机制存在本质差异,暴露出美国在规则制定中的霸权野心,仍然显露无疑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我方在协议签署后立即强调“善意有限度”,警告美方不得“出尔反尔”;白宫则通过非正式渠道透露“不排除重启301调查”。
和美国过去多年来的谈判早已经让我们大家都知道,美国就是一个没有信用的霸权大国。
从眼下看未来,当前更像是中美经贸关系进入“竞合常态化”阶段的过渡安排。即双方在农产品、医疗设施等领域可能达成补充协议,美国或放宽对我国光伏组件进口限制,我国也有望恢复采购波音737MAX客机。
而在半导体、生物制药等战略产业的供应链分离已成定局。台积电南京工厂的28纳米生产线搬迁计划仍在推进,辉瑞更是明确说不会在华设立mRNA疫苗生产基地。
好的一面是,双方已经就关税问题达成了一些宝贵的共识,例如都削减了115%的关税。但不那么好的一面是,这只是为期三个月的临时关税削减。
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开始,双方接下来可能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彻底达成解决方案。
历史经验表明,经贸摩擦往往是大国权力转移期的伴生现象。此次90天的关税休战,既不会终结中美结构性矛盾,也不能消除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。
但其展现出的危机管控智慧,为世界提供了避免“修昔底德陷阱”的宝贵试错样本。正如19世纪英德关税同盟的建立未能阻止两次世界大战,但为后世留下制度性对话的启示那样,日内瓦协议的真正价值,或许在于证明:即便在全面竞争时代,理性国家依然能找到利益交汇的“最大公约数”。